“袁有志是个较真儿的人”,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这么说。无论是当年刚参军入伍还是现在年届耳顺,无论是当年的工地测绘员还是现在的七院总工程师,袁有志始终喜欢扎进基层,和一线的年轻人农民工唠嗑,钻研安全、技术、法律、经济这些他喜欢的知识。
“也许干技术的,就得这么较真儿,才能带动影响一批人、一个集体、一个单位”,很多人回想他们认识多年的袁有志,这样说。
较真儿较出“王牌项目经理”
1980年,袁有志从江苏参军入伍,来到陕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00361部队。1983年,部队集体转业为航天部陕西管理局建筑公司,后来成为航天七院陕西航建公司。
袁有志一开始是工地上的测绘员。他爱琢磨,遇事就要弄出个所以然,看到好的做法就记下来,在工地上应用一番。经过项目上一点一滴的打磨,到90年代,他已经是陕西航建出色的项目经理。
“袁总身上有三件宝”,陕西航建好几位同事笑着说。一宝小本子,记着大大小小的施工工法、安全文明工地经验,随时随地掏出来跟你唠叨;二宝盒儿尺,有啥问题不使唤别人,自己下基坑爬脚手架亲自量;三宝投影仪,里面装着他四面八方搜集来的案例片,有好的样板让你学,也有安全反面教材,随时随地支起来播放,让你感受“血的教训”。
他搞施工,无论是当项目经理还是后来当公司副总,都是早上六点多去现场,然后才去办公室,晚上下班还要去一趟工地。一次,一位新的负责人不了解他的风格,心想领导下基层怎么也得八点以后吧。结果早上6:30,袁有志到现场给他打电话:“我在基坑边上等着你呢”,从此这位负责人就改了自己的生物钟。
当时,陕西航建承建西安交大东区食堂项目,学校赶着学生开学使用,最大的要求是工期。可在袁有志和同事的努力下,不仅做到了按期交工,而且工程质量水平超过预期、安全文明工地管理超过预期,得到了学校基建处和教工们的一致称赞,主动提出要给予奖励。后来,陕西航建又啃下了西安交大筒子楼改造等硬骨头,赢得了良好口碑。甚至交大的一些老师作为业主也因此跟袁有志结识,成为朋友,多年保持着联系。
袁有志任项目经理期间,创省文明工地1个、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长安杯”3个、全国用户满意建筑工程奖1个,创长安杯和省级文明工地个数双双全省第一,被陕西建筑界誉为“王牌项目经理”。
从一个人较真儿到一群人较真儿
2012年夏天的一个早上,六点多,北京海淀玉泉路一个工地门口,一个50多岁的老同志下了出租车。他来到工地东转转、西转转,上上下下转悠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找来一把扫帚,把唯一一个看似不太整洁的角落打扫干净,出门拦个出租离开了。
这个人,就是当时任七院安全总监、总法律顾问的袁有志。那一天,这个工地要迎接国家级“大考”。
当时,七院中航天公司承建的航天中心医院项目想冲击国家级安全文明工地奖项,可当时的中航天刚从亏损的境况走出来,虽然憋着一股劲头,但是大家一来创建国家奖没啥经验,二来温饱日子没过几天,要是这奖没整成,还不如别瞎耽误工夫,给老百姓省点儿钱。公司里各种意见啥都有。
袁有志坚持鼓励中航天冲击这个奖,这种鼓励不仅是精神上的,更是手把手地带队伍。中航天的项目人员回忆,项目关键期,袁总差不多天天去项目“上班”。跟项目经理较真儿,跟技术员较真儿,跟农民工较真儿,通过长时间的“唠叨”和“软磨硬泡”,带出了一批共同较真儿的骨干。
后来,航天中心医院项目终于夺得全国安全文明工地的荣誉。“从工资不能照常发放,到航天系统唯一的施工特级企业,中航天的翻身路上,这个项目有着标杆意义。”很多中航天的老员工这样评价。
他主管七院安全文明工地创建以来,共创国家最高奖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10个,主持编写标准化实施手册1—6册,全院工作水平整体大幅提升。建筑施工最高奖鲁班奖的创建,除了陕西航建连续摘得殊荣,中航天更以住宅项目的高难度创建成功。
活到老 学到老 较真儿到老
尽管知道他是个“学习狂魔”,2019年11月底,一则消息还是让认识袁有志的人感到些许意外:经过8年不懈努力,50多岁的他终于通过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国家司法考试)。法考由于其难度和非常低的通过率,被称为“中国第一考”。不仅在七院,就是在社会上,袁有志的“考友”绝大多数也都是80后、90后。
从2009年陕西调京,袁有志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了两年,法律职业资格考了八年,他自己戏称“十年寒窗”。
为啥50多岁了还这么较真儿“为难自己”?袁有志倒觉得是惯性使然,他的业余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习看书充电上。除了法律,他还考取了一级建造师、注册安全工程师。
十多年前,一次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到西安举行讲座,现场除了学者、大学师生、企业家,还有几位搞建筑的企业员工。原来,袁有志得知这个消息,自掏腰包买了好几张价格不菲的票,分给几位干部职工去听。
“跟他一起工作,不学习点啥,会不好意思”,几位年轻人不约而同这样说。
看到他们学习进步,袁有志很高兴。
袁有志的忙碌,往往不是上级的要求,而是自己“找茬儿”。大概这是他较真儿最贴切的注脚。
吴英男是中航天公司派往四川大凉山布拖县彝家新寨扶贫项目的干部,这个项目的难度突破了他的认知。要在道路泥泞、夏天多发泥石流、冬天积雪的3000米高山上下建设数百个居民安置点,设备、材料、人员,处处都要施工人员自己想办法解决。最远的施工点从县城开车5-6小时,当天无法往返;最高的施工点终年云雾缭绕,运输道路事故频发。
正是扶贫项目的政治意义和巨大的质量挑战,让袁有志十分关注布拖项目。仅2019年,他就先后4次前往布拖。吴英男说,每次袁总到了布拖就直奔施工现场,特木里镇的十多个安置点他全去过。每次一幢楼一幢楼的看,关键部位掏出手机录下视频。看到暂住周转棚的当地彝族群众,他还上去嘘寒问暖。
那天,笔者在楼道里碰见袁有志,问他忙啥,他说:“布拖下雪了,气温低,质量管理难度大,我还得去看看。”(文/柒轩 摄/屈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