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同舟共济、锲而不舍,以赤子之心在无数日夜里挥洒汗水,攻克一个个难题,以量变引起质变,梦想之花孕育出丰硕成果。
——湖南航建筑梦远航QC小组
“这个φ10.0mm四链电动葫芦的单根链条最大抗拉值可达到5.6T。”
“我们所需的最大吨位为3.5T。”
“还有一种φ13.5mm两链的单根链条最大抗拉值为5T,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经济性更高。”
这段对话,来自航天建设湖南航建一群充满热情的青年员工。他们围坐在一起,针对新型大型保温板的安装施工装置展开激烈讨论。尽管已是第N次基于PDCA循环的讨论会,但每个人依旧认真专注。
正是这样一群年轻人,组成了一个技术精湛、勇于探索的筑梦远航QC小组。面对项目难题,他们相互协作,持续探索解决方案并优化技术途径。历经6年磨砺,小组成果连续3次取得国家行业级一等奖,2023年获评国内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协会“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实现“国优”荣誉零突破。
金牌团队 锐不可当
“施工现场外保温板安装效率低、施工精度不高,QC小组可以做一下改善。”
“收到,保证完成任务。”
在了解华通汇达食品供应链基地存在的问题后,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湖南航建副总经理左志坚给QC小组下达了任务,小组成员迅速行动起来。这,就是“国优”梦开始的地方。
自信,是这个团队不断创优的底色。6年来,在左志坚的指导带领下,筑梦远航QC小组已成为质量改进的金牌团队。面对项目技术难关、质量痛点等棘手问题,他们从未退缩,荣誉墙上的每一张奖状都是大家智慧和汗水的证明,筑梦远航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作为小组主要负责人,负责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技术质量部副部长龚伶妃深知,打造金牌团队并非一蹴而就,要靠不断探索、学习和优化。为此,她将努力沉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无数次奔波于各地,积极参与权威协会的交流学习活动,汲取外部优秀技术与资源,并深入项目一线总结实践经验。
正是这种潜心钻研的风格,让她在面对困难时依旧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带领大家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触类旁通。开展此次QC活动时,在优化传统安装方式与创新安装装置的抉择中,她凭借平时的积累,果断选择了难度更大但效果更好的创新安装装置,并将其确定为创新型课题的主要内容,带着大家开启了“一种大型外保温板安装施工装置”的创优之旅。
攻坚克难 筑梦远航
从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到后来的大步流星、突飞猛进,QC小组的“加速度”离不开大家高度的责任感和拼搏精神。
2021年硕士毕业,入职湖南航建不足2年的胡志勇在团队中的外号是“初生小虎”。尽管现场经验稍显不足,但他从未怯场。为更好地了解项目实况,他主动与现场工程人员交流,详尽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困难与需求。工作间隙,他翻阅大量参考文献和资料,并时常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正是这种不甘落后的决心,让他提出“外挂梯需要采用一种竖向空间较大且相对稳定的三角结构体系”这一观点,为“国优”成果中外挂梯的最终结构形式奠定了基础。
为了确定吊架与外挂梯的连接方式,小组成员杨陈与周蜜提前建立BIM模型,推演吊架与外爬梯的连接方式。在与技术工人多次沟通交流的同时,他们还制作了硬式与软式2种不同连接方式的外挂爬梯,在满足室外安全作业的前提下,测试不同风速条件下外挂梯纵向位移对比,确保最佳连接方式及可靠性。
作为年轻的技术骨干,小组成员邓健伦与刘晶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深入研究和实践爬梯装置与地面的定位方式技术点,确定采用柱脚限位槽钢轨道。为验证新型安装装置性能,小组成员刘子翔主动承担起试验任务,建立力学模型对装置的受力进行安全验证,经常是忙完就到了深夜。
传承创新 展翅飞翔
随着QC小组活动深入推进,大家的付出终于迎来了收获。通过多轮次调试和改进,形成了“大型外保温板安装施工装置”的最佳施工方案并顺利通过专家论证。这种新型整体水平移动安装大型外保温板的施工装置,既能满足高库房大型外保温板快速、高效、精确、安全的安装需求,也为公司其他大型建筑外保温板施工提供了有效且实用的经验,得到公司领导和建设单位的一致好评。
QC小组的这一成果也成功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大型钢结构建筑外保温板施工用挂梯装置》,并荣获第三届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三等专利奖。行业专家表示,该项专利技术可大大提高新型大型外保温板安装精度,可周转使用且符合“双碳”政策,能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节能环保效益,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
小组成员深知,传承创新是他们肩负的责任。为了将创新精神发扬光大,他们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的技术培训,录制网络课程上传航天云课堂,将自身经验系统性传授给新一代技术人员。
一路走来,湖南航建筑梦远航QC小组成员同舟共济、锲而不舍,以赤子之心在无数日夜里挥洒汗水,努力培育梦想之苗,攻克一个个难题,以量变引起质变,梦想之花孕育出丰硕成果。未来,他们将带着荣耀一如既往、筑梦远航,在奋斗中继续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