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牌,对我来说有着深刻的记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西安北郊上班,这里出北门到张家堡,只有一趟18路车,那站牌是一根铁管上焊个牌子,孤零零地插在路边,许久才开过来一辆车,让人等得心慌。那时,我住在东郊,上班时,由韩森寨坐8路车到钟楼,倒18路,再步行一段才到单位。
过去的西安北郊是茫茫一大片庄稼地,沿路的几个村庄,方新村、南康村、岗家寨、尤家庄……村名也是站名,共同守着这么一路公交车,路上行人也不多。
时间转到了九十年代,这里发生了变化,北二环的建设,南北中轴线的贯通,北郊一下子发达了起来。由北门到张家堡直至咸阳机场,建成了一条新的迎宾大道。当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西安,就是经过这条大道进入古城的,许多人在站牌下,欢迎大洋彼岸的贵宾。之后随着众多企业的进入,城运会的举行,北郊崛起了一座新城。昔日的庄稼地,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再也看不到过去的模样了。
进入新世纪,北郊的发展更快了,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建成,使这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栉比鳞次的厂房,错落有致的大楼,漂亮整洁的住宅,还有宽阔笔直的道路,这些都是航天建设者和其他建筑工人创造的奇迹。
北郊的巨变更少不了交通的发展,过去的18路车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公交大繁荣,大发展。现在,在这条南北主干线上,有几十路公交车在运营,每一个站点上,都是密密麻麻的站名,车辆排成长龙。有大轿车、新能源车、空调车、大巴车、小中巴……这些车辆有国有的、民营的、合资的等等。有开往渭河电厂、汉阳陵博物馆的,有到未央湖、西航花园的,还有到北客站和草滩农业开发区的。
如今,地铁的开通,由韦曲南站直通西安北客站,穿越古城南北,不仅出行更方便,而且减轻了地面交通的压力,西安人坐高铁可直达全国各地。
公交的发展,凝聚了人心,积聚了人气。现在,我也融入了北郊这片土地。多少次我去寻找当年站牌的影子,已无法找到。过去的玉米地成了主城区,路边的树木茂密如盖。每当夜幕降临,街道上灯火通明,商店的霓虹灯闪闪烁烁,映照着下班等车的人群,这一切的变化,只有站牌记得最清楚。
令人欣喜的事,我所的单位陕西航建公司就在这西安南北中轴线上的龙首原上,这里过去比较落后,如今已成为一片商业中心。地铁站就在公司大楼的旁边,公交车自不待说,交通十分方便,无论是坐高铁还是乘飞机都便利得很。改革开放为社会注入了发展的活力,小小站牌的变迁,可看出祖国前进的脚步。(王雄文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