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80后,国家提出改革开放时,还没有我,但我却是见证改革开放成果沐浴改革春风的受益者。
第一次“知道”改革开放是在小学的书本里,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大地开始慢慢苏醒,我们认识了小岗村,知道了“包产到户”,我也好奇的打听,什么是“包产到户”。母亲告诉我以前都是生产队,挣工分,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并不高,贫富差距小,但是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更谈不上精神生活。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一出,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农民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吃饱了穿暖了,农民们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精神生活,我家是村里第一个有彩色电视的。那台现在还在服役的彩色电视机父亲说和我同岁。听母亲说自从有了电视机,每天晚上我家便成了村子里最热闹的聚集地。每当回忆起这些,母亲都会由衷的赞叹一句:还是现在的政策好!
再长大一些“认识”改革开放是在歌曲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我们认识了邓小平,认识那些叫“特区”的城市:深圳、珠海、厦门,这些以前的小渔村开始在中国甚至在国际上抛头露面。1994年1月8日,我国首家外汇交易中心—深圳外汇交易中心成立。对外开放也从娃娃抓起了,上初中的我们开始叽里呱啦的学起了英语。相对南方的快速发展,北方虽然步伐稍慢,但我的家乡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生活也不只是吃饱穿暖。种庄稼之余农村人也开始响应国家的政策,想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以前村里大多都是泥瓦砌成的房屋,屋子周围种满庄稼,一到下雨天,泥泞的小路是最不想走的地方,可大家还是盼望着下雨灌溉庄稼。
改革开放之风吹到了农村,忽的一下子,人们心眼也开始活了起来。二叔是村子里第一个开始包工的人,他联合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开始承包四邻八村的改造建设,建房修路挣钱,这搁在以前都是想也不敢想的。日子好了,房子大了,路宽敞了,农民人心里更美了。
现在我已经三十几岁,距离改革开放四十年了,我们已经“习惯”了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一切。如今再回到老家,放眼望去,入目的全部是错落有致新农村的小洋房,周围看不到堆杂的庄稼,而是娇艳欲滴的小花圃,院墙外停放着先进的收割机、耕种机等等现代化的器具。村里的孩子们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果实,他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使用着现代化的教具,配备了高学历高素质的老师。老人们享受着新时代给予的照顾,享受着家门口社区医院带来的便利和实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现代化人性化的养老院设施齐全,专业的医生和护理师带来更好的品质生活。年轻人正前所未有的努力,创造更美好更向往的优质生活。
这一切的一切最终受益者还是广大的老百姓,家乡的变化,人们的满足,是对改革开放的最大褒奖和肯定。我们要感谢开拓者、建设者的无怨坚持和无悔付出,感谢改革开放带来的今天、明天和更好的将来!(张学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