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古今多种社会因素,结合很多先贤家风家训和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实际,根据自己常年思考和不断的学习领会,我觉得良好的家风大体可分如下四个方面。
一、勤俭朴素,既养廉又养德。
祖母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眼是懒蛋子,手是好汉子。”慈母说:“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吃饭穿衣量家底,一家老小心不慌。算计着用吃穿不穷,花销无度海干山空。”他们一生虽然默默无闻,但在平凡朴素中却彰显精明,具体表现在其治家有道,健身有方,理财有招和过日子心中有谱。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我祖母因营养不足,患严重的水肿病,有一天她拉着我的手说:“孙儿啊,婆婆爷爷以前在成都开缝衣店的时候,经常把鸡蛋面和好吃的东西喂狗喂猫,浪费不少,现在我们少吃饿饭,是遭到的‘报应’啊”。我当时虽然年龄小,不太懂“报应”的事,但我几十年来始终未忘记祖母告诫的话,并时刻铭记。在吃穿用方面要“有时想到无时,不可奢侈浪费”,与老伴一起合理安排家中的各种用度,量入为出,不大手大脚,不攀比,不超前消费。多年来,我们夫妻逛商场购物,一件衣服、一双鞋或其它物品,价格在300元或500元以内的还能动心选购,如果单件物品在500元以上的,一般就是开开眼界,见识见识就作罢了。在吃饭方面,无论是少年上学还是军旅生涯,无论是企业工作,还是退休闲居,从来不浪费饭菜,真正把食物当成“宝中宝”,不做浪费的“罪人”,更不愿遭到浪费的“报应”。生活上不放纵奢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达人先自达,以身作则,严于律已,从艰苦朴素开始,责无旁贷的传承勤以养廉,俭以养德的良好家风和中华美德。
二、持之以恒读书学习,不断增长智慧才干。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学习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基础,也是提升层次水平的有效手段。
我5岁多父亲患疑难重病,医治无效去世,家庭生活艰难困苦,遇不少挫折。但我都能严格约束自已,珍惜大好时光,持之以恒地学习文化知识,最终有一定建树,并成为有点出息有较好修养的人。小时候祖母常对我说:要好好读书,学文化,学知识。
我小学三年级在村上读了一学期,由于是民办小学,五十多个与我年龄差不多的人被迫放弃学业参加干农活。我与其他几人多次跑到公社小学要求继续读书,最终我又有了上学的机会。读初中时,我利用业余时间经常到学校图书室借书看书,参军入伍后,我利用大好时光阅读各类书籍,让我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习惯。后来工作岗位多次变动,但坚持读书学习的习惯没有变,尤其是学习新知识的劲头一直没有减。1984年,我参加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两年有四门功课考试合格。1987年我报名考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党政干部专业被录取,三年的半脱产学习,我放弃了业余时间的各种娱乐活动,看电视只看新闻联播节目,挤出时间学习党校规定的全部课程,各科成绩优良,取得毕业征书。1992年,我参加中央党校领导干部涵授班学习,两年后完成学业,取得本科学历证书。50多年来,我把点滴时间利用好,一直坚持学习,积少成多,有所收获,不断提高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2002年晋升为高级政工师。现在虽已退休,我每年仍自费订多种报刊阅读学习,并把修身养性、保健益寿等方面的好文章剪辑复印张贴宣传栏,给大家提供精神食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我就注重购买、征订思想修养、党政理论、文史哲学等方面的书籍报刊,现有此类书刊一万余册。前几年我学会用电脑,经常写一些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使我的退休生活快乐而充实。
学习家风也熏陶我的晚辈,两个儿子虽然没直接考取大学本科专业,但他们都在完成大专学业后,继续报读大学本科,圆满完成本科学业,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在工作上都有所建树,孙子孙女的学习成绩也都很好。
三、以典型为榜样,自觉践行清廉奉献美德。
雷锋和焦裕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他们乐于助人、甘于奉献、表里如一,已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他们的精神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把雷锋和焦裕禄作为立身立行立言立德的标杆和榜样,并让清廉永远成为一种美德,让奉献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低制歪风邪气。任何时候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脚踏实地,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实绩,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胸怀坦白,公道正派,不断学习和弘扬雷锋焦裕禄精神。
1987年,我在工程处担任党支部书记,承建的有色金属西北一级站西安房地产大厦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节省了部分钢材。有的同志私下里直言不讳的给我提出想变卖钢材,将资金用于改善个人家庭经济的拮据。我断然拒绝,坚决反对,明确表态,不能私下变卖中饱私囊,避免了侵吞公共财产、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也可以说是挽救了某些人的政治生命。虽然家庭生活略显清贫,但所办之事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无愧于党组织,无愧于领导和同志的信任、信赖。自己在敬畏“原则”上用真心,在坚持“原则”上较真劲,在遵守“原则”上动真格,坚决抵制不讲原则的人和事,维护好原则刚性,在我的两个儿子中也产生了积极的效应,感到很欣慰。2002年,大儿子在公司属下的一个工程处担任质量检查员,经常与各工种的劳务人员打交道。一天,有一个劳务队的队长找到他,神秘兮兮的塞给他一个信封,虽然他一再推辞不接收,但这个队长却执意要他拿着,他只好违心暂时存放衣服口袋。待他验收完分部分项的工程质量,打开信封一看内装500元现金。毅然将500元钱送交工程处领导。虽然他当时工资收入并不高,但坦然面对金钱的诱惑,经得起钱权的考验。他回到家给我和他母亲说起这事,我们连说:“做得好,做得对,人就是不能贫心,贫小利是要吃大亏的”。后来,他弟兄二人相继申请加入了党组织,所担任的工作责任更大一些,权力更宽一些,但他们牢记“勤养廉洁俭养德”的家训,都能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坚守了好的家风。
四、和睦为贵,忍让为高,共同构筑和谐氛围
小时候,母亲经常对我说:被人家打了,睡得着;打了人家,就睡不着的。想想倒有一定道理,被人家打了,人家不受伤,就不会来找你报复算帐,如果你打了人家占了便宜,人家会千方百计来寻仇报复,你就会提心吊胆,怎么睡得安稳呢?所以,我在孩童有时和小伙伴有推拉争吵,母亲会不露声色地说一句“小鸡啄小鸡,伤不了大体”就算了事。久而久之,我懂得了和为贵的道理,养成了克制忍让的习惯,使家庭、邻里和同事之间一直和睦团结,友好相处。
一次,我的大儿子在自家门口走廊上看书,邻居家的小男孩经过时,把他的书故意撞落地上。大儿子大发脾气,立刻拉住他不放,要他把书捡起来。我见了,对大儿子说:“这一点小事也值得发火?自己捡起来不就行了?”大儿子虽然捡起了书,但嘴里却嘀咕着不痛快。我于是对大儿子说:“他是你的同学、玩伴,一时顽皮,做这样那样的玩笑动作在所难免,忍住一下,自己把书捡起来,事情不就解决了。如果为了这点小事,大家大闹起来,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值得么?凡事不可斤斤计较,以牙还牙。我们要懂得‘吃亏是福’的简单道理。”
耳濡目染,加上亲身体验,后来孩子们也明白了以和为贵的哲理。遇事能克制忍让,与人相处,友好和睦,这也成了我们的家风,中国古代有句名言叫“小不忍,则乱大谋。”当今社会上,常常看到有些人为了一句半句话,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因为大伙都不肯忍让,得理不饶人,或胡搅蛮缠,导致矛盾激化,甚至大动干戈,闹出人命,结果“乱了大谋”。所以,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还是要像书法大家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一点为好,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不是“屈服”,也不是“妥协”,而是避免矛盾加深所采取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这有利于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
多年来,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当遇到不可避免的矛盾时,在确保人格尊严不受到侵害的前提下,我“能忍则忍,能让则让”,从不与人纠缠不休,而纠纷纠葛也总会妥善地化解解决。我想,如果仅仅为了“一句话,一杯酒”或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互不相让,最终造成伤害,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当然,在实际生活和社交往来中,好的家风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富有特色的家风在传承。如果每个家庭都具有最基本的良好家风,那么社会的风气就会好起来,我们距离实现“中国梦”这一目标就不会太远了。(文/刘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