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邹威作品大连海事大学中心食堂设计 赵祖望
前不久,邹威从大连返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主设计的大连海事大学中心食堂方案荣获一等奖。在向他表示祝贺的同时,我真是百感交集,他成熟了,成材了! 当前,大学校园有的搬迁,有的大规模扩建,有的择地办分校,一时间高热不退。建筑师们在不同的地块上,各显神通,佳作不断。从众多的设计图中不难找出教学主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大型学校建筑的创作精品,对于大食堂却鲜有佳作。因此,大连海事大学中心食堂的出现,令我一震就不足为怪了。 学校的公共建筑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公共建筑,例如图书馆、食堂等,学生出入这类建筑的时间是相对集中的。大食堂,短时间会拥入上千人进餐,人流对于设计者而言,会增加不少设计难点,如人流交通、物流的进出、生熟的分开、就餐环境的营造、不同层次就餐者的分配等等。当然,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那就是造型的创作。 从邹威的作品可以看出,他选用了圆柱体作为基本母题,内部功能又以方形为主体,这种方圆之间的处理手法,几十年间是屡见不鲜的,所以要看设计者处理形体的水平如何,以及透过内部和外部空间独特个性的营造手法的高低。邹威在圆柱体上采取了减法进行个性的空间挖补,其中入口处从一层到顶层都挖去,顶部以格栅虚置,形成一个较为壮观的灰空间,强调了和丰富了入口。又在顶层去掉一层高的立方体,配以三四个缺口,组成有情趣又适用的“第五立面”。作为一个年轻的建筑师,能做出如此老道的现代建筑,难能可贵。 “圆柱体”的高宽比例约为1:3.2,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圆拉体来说,处理不好在视觉上就会形成压抑的感觉,甚至产生笨拙的不良后果。作者显然注意到了这点,在“加”“减”的过程中,大大地减少了这种不适之感。相反,通过虚与实的交互穿插,墙体洞口在有韵律的基础上,采取了构成的设计手法,使建筑形体具有现代建筑的时尚特点;一律红色清水墙,使得建筑块体不落俗套,显现出一种难得的文化品位。 时下,扎哈、哈迪德的动态设计之风席卷全球,连国内很多不懂行的土包子也在那里喊叫“一看就像外国人设计的建筑。”使我们不知所从。我也在钻研这种新潮的东西,也想尝试一把。但是冷静下来,反思建筑界历程,总觉得被称“回归自然”的种种夸张的、随意驰骋的手法会不会是历史上的某种闹剧?犹如昙花一现的幻影?像流行歌手那样闪一下就没了?邹威选择了经典的现代设计手法,在校园建筑中无疑是正确的。 邹威来院工作时间并不长,然而通过他的努力,勤奋向上的心态,诚实的学习态度求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一个成熟的建筑师,应该保持清新的头脑,在实践中要区别于那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混同着低俗的审美者,也要区别于一些腰包揣着万贯而透着浅薄,富得流油的苍白者。希望有为的青年学者,学会对世界上的建筑艺术更深层次地加以理解,用心、用情去创作,用你们自己的作品,留下时代的印记。作为你们的长辈和朋友,我会时刻关注着你们,静候你们送来的佳音。 作为一个公司的成员,我们需要提倡一种实干的精神,一切成果,一切的荣誉都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进行富有意义的劳动才能取得的,这样才能有一种成就感和充实感。相反,如果只希望走不正当的“捷径”,采取过于浮躁的心理,那只能会是欲速而不达。邹威以及我院的一些有为者,为大家作出了榜样,值得向他们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