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与服务 党建与文化 人才招聘 集团网站
当前位置: 亚新平台  >  党建与文化  >  企业文化 > 正文
山沟“家”里的那些人和事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9日

——记中航天建设工程公司涞水工程项目部
牛彬宇 巩书云

       有的人向往城市的繁华喧嚣,有的人向往乡间的静谧优雅,有的人忙碌在宽敞的车间厂房,有的人伏案于干净的办公桌前……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立根山坳却心系祖国,他们埋头苦干却无怨无悔,他们战严寒攻坚克难、齐上阵确保工期,他们为大“家”舍小“家”,他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贡献。这些人来自山沟里的“家”——中航天建设工程公司下属八公司的涞水工程项目部。

“我们也是拓荒者”

       沿京石高速向南100余公里,是一片群山,这里虽然濒临京城,却尽显苍凉,没有城市的绚丽与繁荣。“家”就位于杂草丛生的山沟深处——这里也是涞水工程项目部的根。

刘铁彬是八公司的党支部书记,他也扎根在这里。

       他是一名老党员,曾经获得过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退休返聘后,他毅然决定留在这里。完成了无数个精品工程,辗转过多个工程项目部,2006年初他随着涞水工程项目部进驻这里,如果给那时的环境作画的话,裸露凸石的山体、稀稀疏疏的灌木、毫无章法的杂草、遍地可见的碎石、坑坑洼洼的路面则为构成画面的最主要元素。几年过去了,这里依然人烟稀少,空旷寂寞,但在工程项目部驻地周围一座座建筑物却拔地而起,连接各个楼体的柏油路宽阔平坦。

       “我们也算是这里的拓荒者”刘书记经常这样开玩笑的说。的确,在他们的建设下,这里的一草一木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这里洒下了他们的汗水,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里见证了他们的每一次酸甜苦辣。

但,建筑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每天面对的就是钢筋混凝土,也许只有在验收会议上甲方频频点头表示满意的那一刻,才能看到建筑者脸上发自肺腑的笑容。工程一个接一个,这些“拓荒者”们却从不敢松懈。“每道工序、每个施工阶段都要严格把关,工期再紧,该有的施工过程也不能省略”这是他们十年如一日工作的真实写照。虽然不是搞型号,不会有“神箭飞天”的壮举,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又一个厂房,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最朴素的力量。

“他们不干,咱们自己上;工程不能停,工期不能误”

       2011年8月,项目部接到了新的任务——科工某单位重点建设试验场工程。工程均为地下建筑物,主要为某型号试验配套设施,施工难度极高。施工期间,由于甲方型号研制突破技术难关,研制工作进展速度加快,要求工程必须在2012年4月具备安装试验设备条件,这样原本紧张的工期还要再次缩短四个月。“任务就是命令”,为满足使用要求,不耽误试验的正常进行,项目部迅速行动,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工期要求调整施工计划,把时间安排到极限,把人员配置到极限。各工序完成时间精确到小时,实行无间隙衔接,真正做到了“机器停,人不停”的24小时不间断作业,把所有力量及有利因素发挥到了极致。周末没有了、春节没有了、甚至白天和黑夜都不区分了,每天“下坑”,抬头仰望看到的也只是巴掌大的“一片天”,他们就是在这片天下用行动诠释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个厚重的字眼。这样,在项目部所有人员忘我的工作下,工程进度反而比预定期限提前了。

       然而,就在大家干的热火朝天,向既定目标前进时,项目部负责土方挖运的劳务方却说什么也不干了。的确,面对“土石方爆破有危险,工程纵深几十米,工作面仅100米见方,上下通过爬壁梯,工程跨春节照常施工不放假,冬季顶风冒雪干,“三九”天仍需在现场,24小时三班倒不间断施工”的种种困难,劳务队退缩了。但是,工程进度已按24小时安排,不要说耽搁几天,就是几个小时都也会对工程进度产生巨大影响,即使临时找工人也需几天时间。

      “他们不干,咱们自己上;工程不能停,工期不能误”这是项目经理石涛然在项目部全体会议上提出的口号。这句话就像是吹响了奋进的号角,项目部全体成员群情激昂、热血沸腾。说干就干,大家马上投入了工作,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因为大家心里有着共同的信念,困难面前敢于担当、直面挑战永不退缩。风生水起,才知天高云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就是这连劳务队都不愿意干的活,项目部全体人员硬生生的扛了下来。工程施工以项目部成员为主,在当地招聘了几个临时工来帮忙干,临时工干几天嫌累就走了,再招几个,干几天又走了,换了一批又一批,唯一不变的是项目部所有成员对信念的追求、对责任的坚守。

“我还年轻嘛”

       马文征,八公司的团支部书记,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这里。三年下来,他已经不再是个初出茅庐的知识青年,而是个技术过硬的实干青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各项技术措施、技术交底这些对于他来说早已烂熟于心。土方开挖初期,他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先锋作用,哪里困难哪里上,从土方爆破、壁梯的安装,到混凝土浇筑、钢筋的捆绑,随处可见他的身影。

       黄显玉是项目部一个普普通通的技术员,对于工作还不到半年的他来说,更多的是学习和实践。“不懂就问”成了他的专有名词,他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激情与活力,脏活累活抢着干。每天至少三次数十米的爬上爬下对于他来说已成为家常便饭,但是他却毫无怨言。渐渐的,他由对工作的毫无头绪转为独立处理常见问题。他在工作的同时收获着知识与经验。

       像这样的青年人,在项目部的比例达到了一半以上,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当问到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他们都会笑着说:“我们还年轻嘛!”笑容透露出一种憨厚与朴实。

       的确,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财富。在项目部组建之初,为了节约成本,就没有雇用仓库值班人员,项目经理石涛然、团支部书记马文征以及项目部的青年人主动承担了仓库值班的任务。每天下班后,他们就轮流到仓库去值班。白天累了一天,晚上还要住到仓库,以防仓库物品丢失。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英勇事迹,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而是身体力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团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家和万事兴”

       每个人都有家,每个人都希望下班后回到家里,感受家庭的温馨与幸福。但是对于项目部的人来说,和家人团聚却成为了一种“奢侈”。为了赶工期,所有人员都吃住在项目部,大多数人也基本上取消了每两周一次的轮休。一切以工程为重,他们将工地视为自己的“第二个家”。

       46岁的孙兴东是项目部的老员工,也是5岁男孩的父亲。老来得子的他本应该更多的享受和儿子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但是这个工程伊始,身为项目副经理的他就基本上取消了假期,没日没夜的工作在“坑里”。其实他也想家,晚上和妻儿的通话成了他的“每日必修课”。有阵子,孩子高烧不退,他却依然坚守岗位,为工程技术把关,虽然口头上不说,但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焦急,和妻子的通话除了问候外更多的是羞愧与自责。直到几天后得知孩子病情有所好转,他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来。

       她是一名普通的材料员。对于一个工程来说,材料是很大的开销,小到项目食堂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施工现场上的钢筋木材混凝土,每项材料的采购都需要她严格把关。谁家的菜便宜新鲜、哪里的油纯正飘香、哪个厂商的钢筋木材水泥质量过硬,这些早就在她的心中建立了一本字典。她巾帼不让须眉,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坚守在施工的第一现场,无论何时,只要车来,只要她在,从没有过延误和疏漏,再苦再累,从没有过不满和抱怨。她就是项目部的老大姐、年轻人心中的“干妈”——宋雅幸。她还负责项目部的食堂管理工作。“大家工作都挺辛苦,环境也很艰苦,我就想让大家都吃饱、吃好,这样才不会让大家寒了心,这是我能做的。”在“干妈”的管理下,食堂伙食质量有了显著提升,真正做到了“天天有肉,保证吃饱,绝不浪费”的目标。而这些对于每月只交200元钱伙食费的项目部人员来说已经非常好了。

      “项目部20余人能走到一起,就是一种缘分,大家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比和家人一起的时间还要多。其实我们就是一个家,每个人也都和和气气的,家和万事兴,这样挺好。”这是“干妈”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就是这么个集体,拧成一股劲,保工期完成甲方交给的各项施工任务;就是这么个“家”,互助、理解、团结,齐努力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后记

       涞水工程项目部是幸运的,因为项目部的每个元素都把这里当成了“家”;“家”里的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因为这里同样充满了温馨与关爱。

       昨天,他们默默无闻,完成了既定任务,得到了各方肯定,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

       今天,他们勤勤恳恳,依旧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工作,他们不退缩不放弃,只为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实现心中的理想;

       明天,他们开拓创新,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这个“家”——涞水项目部的辉煌还将继续……

[关闭]  [打印]
Copyright©2017 版权所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67351号
制作单位:亚新(中国)官网
地址:北京市西四环南路83号  邮编:100071 联系电话:(010)68749616、68749588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