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郭梦莹,女,1997年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中共党员,研究员,先后在亚新(中国)官网三所、建筑所、飞机工程所、五所、四分院及第二综合设计院工作。从2009年任所总工、2011年任四分院副院长到现任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二综合设计院总工。曾任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委员会委员,破格2年被评为高工。2007年获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曾获院通令嘉奖、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参建项目多次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银奖、省级一等奖、部级优秀设计奖及科工集团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初来乍到,认真积累
1997年毕业入职七院,郭梦莹作为新人满怀热情,认真学习,勤于积累。当时还不是每人一台电脑办公,而是有一个机房供大家使用,白天大家轮流使画图,她就抓紧利用其他时间比如午休、下班时间来学习设计软件,力求尽快熟练运用软件到工作中。当时有位同事是施工图方面的大牛,很多节点构造都是自己画而不是选图集。郭梦莹发现这种方法可以让设计者了解每个构造的做法,对现场施工做到心里有数,于是她也要求自己每个节点的构造都亲自画出来。
略有小成,鼓励创新
2011年,四分院成立,郭梦莹的任职由原五所总工程师变成了第四分院副院长,岗位职责是负责项目的前期方案、投标技术及质量管理工作、以及分院的科技创新、技术能力创新建设等各项业务管理工作。同时担任部分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建筑专业负责人、项目经理。
由于当时分院长期做部内项目,在方案创意方面有些不足,这成为四分院在投标中的劣势,因此在历次讨论方案的过程中郭梦莹的原则是“鼓励创新”。比如中科院半导体所廊坊园区总体规划设计投标中她作为技术负责人,让设计团队成员各自出规划方案比选。并选择了卜素做的将九个不同功能的建筑整合成折线形平面组成的两个单体的规划方案,与此同时在郭梦莹的隐形车道设计的建议下,建筑间围合了一个空间变化丰富的完整的景观空间。虽然这个方案在投标时存在很大的风险,但是她认为它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改变了枯燥的研发人员的工作环境,方案得到专家的好评。
驾轻就熟,敢于挑战
2011年,郭梦莹作为四分院的副院长完成的规划、各类民用、工业建筑,从方案、可研、初设到施工图,从规划到景观设计,从建筑到室内精装设计共达百余项,涉及航天、航空、电子、体育、文化、博览、教育、居住、医疗、生物、酒店、办公等领域。
她努力尝试不同性质建筑的设计,其中拉萨市文体中心是北京市政府援藏重点工程,包括一场两馆(体育场、体育馆、牦牛博物馆)及中心公园。她是这个项目的技术及建筑专业负责人。工程专业性强、各方面特殊要求很多,规范并不完善,对四分院来说也是一项有挑战的项目。由于对项目不熟悉,困难很大,心中无底。可她是乐于接受挑战的人,作为技术负责人要起指导作用,必须走在大家前面。所以她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场馆设计需要相当专业的知识作依托,建筑平面布局、比赛场地及专用设备,灯光照明扩声系统、体育竞赛电子系统、显示屏系统的方案必须有体育工艺设计人员参加。在郭梦莹的推动下,院里聘请了体育工艺的专家。工艺专家的介入解决了很多难题,更使她对体育建筑的设计树立了信心。
分院组织了国家网球馆、首都博物馆、奥体中心的参观调研,与首博的专家进行了座谈。她还买来了各种比赛规则、场地设施用书,仔细翻阅,使自己尽快熟悉这几种建筑设计的难点。对于象声学、屋面、看台防水、外墙保温等很多细节问题以及当地习惯使用的材料通过与院总讨论、上网查阅资料、各种渠道咨询、多方案的比较的方式才找到解决办法。在各级领导及全体设计人员的通力配合下,逐步优化了设计方案,得到专家的广泛好评,扩大了分院的社会影响力。最终拉萨群众文化体育中心获得了北京市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融会贯通 以身作则
201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航天设计院成立,全面打响“精兵简政、开疆拓土、抢滩登陆”三大战役。郭梦莹的工作岗位也由四分院的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变为了第二综合设计院的总工程师,由于各专业的合并,员工达到二百多人,面临技术优势融合、人力资源整合、管理方式改变,来适应新的市场及管理需要。总体来说工作内容繁杂,工作量非常大。但她一直遵循“因材施教、鼓励创新、以身作则、加强培训”的原则,努力实现和完善设计水平的梯队化建设。
2017年为了顺利通过审查,郭梦莹亲自参加并组织设计人员参加了三体系转版的内审员培训考试,并组织总工办及内审员协助航天设计院技质部完成了三体系文件的修编工作。她还参加并组织EPC处人员多次参加技质部组织的EPC项目管理体系文件的培训,学习EPC项目管理文件的编制重点。最终在郭梦莹的带领下,三体系目标得到全面完成,设计成品合格率100%;顺利通过了转版后多次三体系内审并最终通过了外审,全年未发生质量事故和重大质量问题;质量信息统计、质量问题原因分析详细准确,预防纠正措施有效落实。完善了三体系建设,确保体系持续有效运行,顺利通过2017年管理评审。
由于工作量的大幅增加,经常能看到郭梦莹加班的身影,但即使需要审的图和项目很多,她也并不会因此而降低对施工图的要求,力求保证每一个项目的质量。她说,航天设计院的成立,既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挑战,作为一个乐于接受挑战的人,她将保持与时俱进的热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但要做到技术创新,同时要思考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方法,为二综院的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进一步的提高而努力。(赵诗璐 王瑛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