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小传
段治强,2009年入党,2011年毕业,毕业至今一直在中国航天科工七院中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现场的设备安装工作。在负责的项目中先后担任资料员、技术员、预算员、质检员、施工员直到目前的安装经理。2016年获科工集团“青年岗位能手”,之后又斩获2017年度科工集团“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殊荣,18年又被公司推荐为“青年创新型拔尖人才”。现于中航天二公司就职。

用新技术,谋划新思路
为了建立符合“智慧建造”内涵的新技术应用团队,段治强秉持着“科技创新创造价值,精细管理降低成本”的施工理念,运用掌握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专业知识和技术,采用信息化网络平台管理,不断提高工程建筑的科技含量。
在应用新技术、创新工作的环节,段治强很早便有了自己的主张,在项目端成立了创新工作室。早在2015年,由他作为主要负责人的“智慧建造”创新工作室便获得了科工集团“青年创新工作室”的荣誉称号。可以说,在创新工作的道路上,他丝毫没有停止。近年来,由他带领的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14项专利,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受理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学术领域,段治强也有很深的造诣,不仅积极公开发表学术型论文,还收获了科技委科学技术成果鉴定1项,并主编了企业标准《陶瓷太阳能栏板用技术规程》。凭借其丰富的建设施工安装经验,全国QC成果三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中国建筑业协会航天分会QC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均被其收入麾下。在工法更加完善与细化的道路上,段治强主导完成了2项北京市工法,其中,《室内终端再生水利用系统安装工法》正在申报国家级工法。在施工的相关领域,注重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成绩十分抢眼。其中就包括建设部10项新技术中的20个子项以及北京市建设领域27项科技创新技术。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项目成员发明的新型技术及新型材料的使用先后为公司节约施工成本约100余万元。
干放心工程,彰显航建风采
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工作之初,段治强就对安全文明施工以及质量管理方面比较注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节点严格把关、切实做到“方案先行、样板引路”。此外,他并没有停止对前沿新技术的追求,立高望远,攻于创新,善于改变。令人欣喜的是,其负责的项目先后获得“鲁班奖”、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二十多个奖项,大大提升了企业在行业内的软实力,为航天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谈及多年工作生涯中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项目,阜成路八号院部直项目或许值得一提。从加入到项目团队以来,一直注重管理提升、降本增效,使自身的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程序化和系统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面对技术难关时,他带领大家集思广益彻夜攻关;面对现场突发状况,无畏无惧一马当先。为了在失败中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段治强坚持探索,善于总结,不断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段治强说:“有时候做多了,见多了,经历多了就知道工作该怎么干了。”三言两语的背后,是航建人不服输的精神,纵然眼前有困难,但是不慌不忙依旧迎难而上。为了结合自己评优经验以及自己的评优策划,他还多次到行业内优质工程端参观学习,作为中航天的评优小组先后参加了99#研发楼、研发中心等4项工程的国优评审工作,最终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彰显了航建人奋发图强、敢于拼搏的风采。
简单快乐生活,谱写最美乐章
工作上认真、严肃的他,生活中却是简单快乐的。或许是他骨子里东北人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在二公司内部,只要青年小伙伴有办婚礼答谢宴的需要,大家总是会第一个想到他。很多时候,段治强似乎成为了这些喜庆活动默认的主持人与策划者。尽管技术、体力不及当年,但他每年都参加公司的篮球比赛,为的就是给大家带去快乐的氛围。“参加工作时,老师傅传下来‘家’的氛围,一定不能丢。”语气中透露着坚定,作为中航天内部孕育的优秀企业文化,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其传递下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先完成小我、服务好公司、才能收获更大的成功。只有小家和谐幸福了,才能有更加繁荣富强的大国。从2013年以来,他便一直与七院技质部保持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在技术创新、产品应用方面坚定不移地推进长期合作,才保证了信息共享、成果共赢。他认为,曾经的光荣都属于过去,只有汗水才能成就新的未来。展望未来,他有勇气、也有信心努力实现自我超越,争取为公司、为七院、为国家航天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出青春和力量,才不负身为航建人的使命与初心。(中航天宣)
|